ZooKeeper入门指南

目录

前言

其实ZooKeeper在我们日常的开发中基本上是隐形的….大多数时间只是偶尔从其中读取一些配置信息.

但是呢,如果不清楚他的原理的话,使用起来总感觉有那么一些….不得劲.因此今天稍微的学习一下ZooKeeper.

ZooKeeper是什么?

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的协调服务,可以再分布式系统中共享配置,协调锁资源等等.

他的数据模型类似于文件树的样子.

2019-07-20-20-24-46

每一个节点称之为一个Znode.其中存放了节点数据,子节点信息,还有节点的一些元数据.

ZooKeeper的安装

在线上部署的时候,ZooKeeper都是集群部署的,这里我们也介绍一下单机模式的安装.

单机模式

单机安装非常简单,只要获取到 Zookeeper 的压缩包并解压到某个目录如:/home/zookeeper-3.2.2 下,Zookeeper 的启动脚本在 bin 目录下,在你执行启动脚本之前,还有几个基本的配置项需要配置一下,Zookeeper 的配置文件在 conf 目录下,这个目录下有 zoo_sample.cfg 和 log4j.properties,将 zoo_sample.cfg 改名为 zoo.cfg,因为 Zookeeper 在启动时会找这个文件作为默认配置文件。下面介绍一下这个配置文件中各个配置项的意义。

1
2
3
tickTime=2000 
dataDir=D:/devtools/zookeeper-3.2.2/build
clientPort=2181
  • tickTime:这个时间是作为 Zookeeper 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,也就是每个 tickTime 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。
  • dataDir:顾名思义就是 Zookeeper 保存数据的目录,默认情况下,Zookeeper 将写数据的日志文件也保存在这个目录里。
  • clientPort:这个端口就是客户端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的端口,Zookeeper 会监听这个端口,接受客户端的访问请求。

当这些配置项配置好后,你现在就可以启动 Zookeeper 了,启动后要检查 Zookeeper 是否已经在服务,可以通过 netstat – ano 命令查看是否有你配置的 clientPort 端口号在监听服务。

集群模式

由于我目前并没有那么多机器,因此我们使用伪集群的方式安装,即在一台物理机上运行多个ZooKeeper的实例.

Zookeeper 的集群模式的安装和配置也不是很复杂,所要做的就是增加几个配置项。集群模式除了上面的三个配置项还要增加下面几个配置项:

1
2
3
4
initLimit=5 
syncLimit=2
server.1=192.168.211.1:2888:3888
server.2=192.168.211.2:2888:3888
  • initLimit:这个配置项是用来配置 Zookeeper 接受客户端(这里所说的客户端不是用户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的客户端,而是 Zookeeper 服务器集群中连接到 Leader 的 Follower 服务器)初始化连接时最长能忍受多少个心跳时间间隔数。当已经超过 10 个心跳的时间(也就是 tickTime)长度后 Zookeeper 服务器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返回信息,那么表明这个客户端连接失败。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5*2000=10 秒
  • syncLimit:这个配置项标识 Leader 与 Follower 之间发送消息,请求和应答时间长度,最长不能超过多少个 tickTime 的时间长度,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2*2000=4 秒
  • server.A=B:C:D:其中 A 是一个数字,表示这个是第几号服务器;B 是这个服务器的 ip 地址;C 表示的是这个服务器与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;D 表示的是万一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挂了,需要一个端口来重新进行选举,选出一个新的 Leader,而这个端口就是用来执行选举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端口。如果是伪集群的配置方式,由于 B 都是一样,所以不同的 Zookeeper 实例通信端口号不能一样,所以要给它们分配不同的端口号。

除了修改 zoo.cfg 配置文件,集群模式下还要配置一个文件 myid,这个文件在 dataDir 目录下,这个文件里面就有一个数据就是 A 的值,Zookeeper 启动时会读取这个文件,拿到里面的数据与 zoo.cfg 里面的配置信息比较从而判断到底是那个 server。

ZooKeeper的使用

zkCli客户端使用

首先,ZooKeeper提供了客户端供我们使用,在terminal中执行:./usr/local/zookeeper/bin/zkCli.sh -server 192.168.228.101:2181即可连接到对应的ZooKeeper服务端.

创建节点

create /hello world

可以创建一个/hello的节点,其中的数据为world.

查询节点

  1. 查询节点的结构

ls / - 可以查询/目录下节点的结构.

  1. 查询节点的数据

get /hello - 可以获取/hello的数据.

  1. 修改节点的值

set /hello world-01 - 将/hello节点的值修改为world-01.

  1. 删除节点

delete /hello

删除的节点必须为空,否则无法删除.

所有的示例如下:

2019-07-21-11-34-38

java代码操作

和上面的操作相同,下面的代码也是展示常用的增删改查节点的操作.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/**
* Created by pfliu on 2019/07/21.
*/
public class ZooKeeperUtil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throws Exception {
// 初始化
// 监控所有被触发的事件
ZooKeeper zk = new ZooKeeper("localhost:" + 2181,
2000, event -> System.out.println("触发了" + event.getType() + "事件!"));

// 创建节点
zk.create("/code", "codeData".getBytes(), ZooDefs.Ids.OPEN_ACL_UNSAFE, CreateMode.PERSISTENT);
zk.create("/code/son", "codeSonData".getBytes(), ZooDefs.Ids.OPEN_ACL_UNSAFE, CreateMode.PERSISTENT);

// 获取数据
System.out.println(new java.lang.String(zk.getData("/code", false, null)));
System.out.println(new java.lang.String(zk.getData("/code/son", false, null)));

// 修改节点
zk.setData("/code", "codeDateAfterUpdate".getBytes(), -1);

// 判断节点是否存在
System.out.println(zk.exists("/code/son", false));
System.out.println(zk.exists("/code/son/noexist", false));

//删除节点
try {
zk.delete("/code", -1);
} catch (KeeperException e) {
if (e instanceof KeeperException.NodeExistsException) {
System.out.println("there is son data in this node.");
}
}
zk.delete("/code/son", -1);
}
}

注意,删除节点的时候,如果该节点有子节点,会报错,所以在代码中加入了异常判断.

ZooKeeper 应用场景

ZooKeeper实现了一个类似于观察者模式的系统,它可以帮我们管理各方都比较关心的数据,接受大家的订阅,在数据发生改变的时候通知所有订阅者.那么我们可以拿ZooKeeper做什么呢?

  • 统一命名服务
  • 分布式配置管理
  • 集群管理
  • 分布式锁

参考文章

https://www.ibm.com/developerworks/cn/opensource/os-cn-zookeeper/index.html


完。







ChangeLog

2019-07-22 完成

以上皆为个人所思所得,如有错误欢迎评论区指正。

欢迎转载,烦请署名并保留原文链接。

联系邮箱:huyanshi2580@gmail.com

更多学习笔记见个人博客——>呼延十